(本網訊)《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央宣傳部新聞局委托高校新聞傳播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舉辦的國情大課、思政大課、專業大課。自該活動啟動以來,我院高度重視,11月5日組織全體專業教師在線觀看了啟動儀式後,學院繼續組織師生通過一系列活動,深入學習《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
首先是專業教師先行學習,研讨心得。新聞系組織專題教研活動,活動中專業老師從不同角度,充分交流學習新聞傳播大講堂的心得,并着重探讨了将大講堂有效導入課堂内外的途徑。
其次,通過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充分理解和吸收新聞傳播大講堂的寶貴營養。根據新聞傳播大講堂中的衆多精彩講座的内容特點,以及不同課程的定位和學生的學習規律,采用了“進課堂”、“進班級”、“進小組”等不同學習形式,如在《新聞學概論》課堂中重點引導學生通過了解39名記者不畏危險,深入抗疫一線進行宣傳報道的事迹,從而更好地理解媒體為人民服務、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的光榮使命,牢牢掌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新聞采訪與寫作》課堂中重點引導學生學習資深記者如何在重重困難中尋找線索,深入挖掘抗疫鬥争中的感人故事,從而提高對新聞采訪、新聞作品制作的實踐技能的掌握。學院還要求擔任班主任的專業教師在晚點名講評時引導學生學習新聞傳播大講堂,在本科生導師指導活動、興趣小組指導等活動中運用好新聞傳播大講堂。
通過多渠道、立體化的學習形式,我院學生認真學習,用心感悟,提交了40多篇學習心得,從不同角度談了自已的學習收獲。新聞學專業1941班王迪同學在學習了新華社記者費茂華的抗疫故事後寫到:“到新聞現場去,到新聞發生的地方去,這是一個新聞工作者應該有的初心。”“他是一個縮影,從他身上,我們得以窺見在危難來臨時身為一名新聞工作者的職業操守、責任和時代賦予這一群體的偉大使命”。新聞學專業1941班劉劉欣怡同學在學習了《現代快報》記者是中寅的講述後寫到:“講堂讓我仿佛又看見了那個不平凡的冬天,武漢抗疫的畫面在我面前又鋪展開來。‘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隻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從至暗時刻到絕地反擊,迎來一方安甯。向所有奔赴抗疫前線、記錄抗疫故事的新聞工作者緻敬!”
通過深入學習,我院師生在思想上深刻理解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理論優勢、道路優勢,深化了為黨為國為人民的深厚情懷和使命擔當,專業思政和課程思政進一步強化;在教學上充分運用大講堂中豐富的案例、深入的闡釋,将大講堂融入各類課程,使專業教學更接地氣,教學改革得到深化。
目前學習活動還在進一步推進中,學院将進一步運用好《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并探索将學習活動常态化的機制,為建設新聞學“一流本科專業”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