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9月7日,應我院邀請,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博導陳積銀教授來我院講學,以“什麼樣的數據新聞作品是好作品”為主題,為師生們送上了一場精彩的學術大餐。
講座的開始,陳積銀教授強調,無論新媒體環境如何變化,高校新聞傳播專業教育必須首先學習和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對“為誰培養人”的問題保持清醒認識,朝着“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方向培養人才,新聞傳播專業師生必須講政治、懂政治,具備政治敏銳性,始終關注時事政治,與黨和國家的戰略方向保持一緻。他說,自己在與省級新聞主管部門、新華社等媒體業界人士、中國新聞獎評委們的多次交流中都深刻認識到,政治素養是從事新聞傳播工作、教學和科研的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能力。
作為中國數據新聞大賽品牌創始人,陳積銀教授多年來一直緻力于數據新聞的教學和推廣,使得這一全國性賽事影響力越來越大。講座現場,他援引多個數據新聞作品案例,分析做好數據新聞的5個要素:新聞選題、内容結構、數據質量、可視化與叙事化。現場展示的作品選題過硬、數據豐富、可視化形式新穎,給我院師生留下深刻印象,如《一個陌生老人的來信》《改革開放四十年 長沙有多長》《江山如畫》《數說養老》《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以及全球各國新冠疫情數據圖等等。
談到數據新聞的教學,陳積銀教授說,新時代年輕大學生們思想活躍,創意無窮,動手能力強,接受新鮮事物速度快,網絡技術娴熟,教師隻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合作,總能從學生作品中收獲驚喜。他提到,自己曾帶領學生采訪央視、新華網、人民日報的數據新聞主編,學生用半個月時間寫下6萬多字學習筆記,還自主尋找公開數據,創作出氣候移民、“東方之星”救援、國際紅色通緝令等主題的數據新聞作品。他以此為例鼓勵同學們,要埋頭下苦功夫、紮紮實實學好專業技能,并現場推薦了多個數據新聞第三方應用平台。“同一個新聞選題,觀察不同媒體怎樣報道的,對比總結,反複訓練,向一流的媒體學習,先模仿,再創新。”他說。
院長王遠坤、副院長謝伍瑛,各系負責人、部分教師和學生參加了講座。
人物簡介
陳積銀教授,中國數據新聞大賽品牌創始人,中國高校影視學會·青年研究會副理事長,榮獲第六屆全國廣播影視“百優”理論人才稱号,全國藝術專家庫成員,中央電視台電視欄目綜合評價專家,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文化繁榮與新媒體發展·上海大學)特聘研究員。曾擔任甘肅省融合媒體研訓基地主任、甘肅省廣播電視協會電視委員會主任;曾在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中國媒介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在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訪學一年。